(周末和小学同学聊天时,聊起小时候过年必吃的糯米粿子。心血来潮,决定动手做一点给儿子们尝尝……于是便有了这篇 – “吴一粿“诞生记。“吴一粿”是同学给产品冠的名 🙂)
今天,在同学们的祝福声和隔空送来的礼炮声中,粿子的制作正式拉开了序幕!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,我把平常不用的弹簧称、量杯等工具都找了出来,按照永红同学给的配方开始备料。
我用了一公斤糯米粉(胃口是不是有点大?但当时真没觉得)。配方中提到还要加米粉,可惜事先不知道,于是临时用面粉代替。按裴照同学的建议,还特意蒸了几个糯米团子做“娘子”。接着,我把红糖用开水化开,倒入糯米粉中搅拌。
拌着拌着,感觉水不够,于是又加了一些热水……嗯,水好象还是少了点,盆底还有好多粉都没沾到水呢,于是又加….感觉差不多了,不敢再加,也知道水加太多不行,面会越揉越湿的。揉了一会儿,忽然发现没有白芝麻,就叫老公代劳一下,自己去附近的商店买。其实一向很怵揉面,要劲啊,想着等我买完芝麻回来,面肯定揉好了吧,男人毕竟有力气嘛。
可等我回到家,看到的场面是老公活象一个在玩泥巴的小孩,两只手在那互相撕来扯去,却怎么也摔不掉那些白色的牢牢粘在手上的东西。他一边折腾一边嚷嚷:“这怎么可能揉到不粘手?这是糯米粉,不是面粉,你肯定搞错了!”
真的搞错了吗?我也有点不确定了。但如果不能揉到不粘手,我要怎么擀饼切条呢?
猜老公没耐心整这事,决定还是自己上:先用一小团粉做实验,看到底能否揉到不粘手的程度,而且这样也不那么费劲。于是搓起一团粉,双手使劲一揉,可是再打开时,粉团已不成团,全部散开粘到了手掌的各个部位。我也像老公那样开始两只手互相扯、搓,试图把它们重新聚成团。但很快我就绝望了——这样下去揉一下午也没用!
不对啊,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!于是赶紧上网查。网上说——糯米粉的水要一点一点加,边揉边加。
可我已经没有干糯米粉了!看着手上那些又湿又粘的“粉团”,我忽然灵机一动:既然炸不成粿子,那就改炸狮子头吧!你看,这形状多像狮子头!哈哈哈哈……我自己都被逗乐了。
最后的决定是在揉着的那团粉里加干面粉,虽然知道会影响口感,但至少可以做出粿子的型状吧。果不其然,这下很快就揉成了型,于是擀好,切成条,下油锅…….后面的事就简单多了。最后就炸出了你们看到的粿子。而原本想炸的“狮子头”,结果居然炸成了小时候最爱的麻球!看起来还不错是吧?
至于味道嘛,我说了算,你们也没法鉴定!哈哈……实话告诉你们,不出所料,粿子的口感确实有点硬,不过麻球倒真的和小时候吃的味道差不多。
没用完的大部分粉被我扔进冰箱,打算改天加点南瓜,做烤南瓜饼。那个可比这个简单多了!
这可是我第一次炸东西,所以特意写出来纪念一下!
Discover more from iwant2write
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