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前言:喜欢吃包子,但自制包子对我来说一直是一道难关。这次,我下定决心再尝试一次,从发面到揉面、再到成型,每一步都充满挑战。本文将与大家分享我自制包子的成功闯关之旅)
我是南方人,但我却偏爱面食,尤其是包子。在我看来,做包子有三大难关:第一是发面,第二是揉面,第三是包包子时的收口工序。每次我都在第一道工序就败下阵来,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,吃几天夹肉的面疙瘩。因此,不仅是包子,连馒头我都很少尝试。这次圣诞假期,孩子们的姑姑从美国过来,无意间提到她喜欢吃包子,于是我下定决心再尝试一次。
我是一个不喜欢按菜谱做菜的人,几十年的做饭经验让我养成了一种随意发挥的习惯,美其名曰“享受原创的乐趣”。实际上是嫌麻烦,看着一堆步骤和用料就头大。然而,过去的失败经历告诉我:做面食这件事,绝不能随意发挥。
于是我专门找来了在北美颇有人气的小高姐的包子示范教程。主要是她的视频字幕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:“做包子掌握这三点,失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。”
我严格按照配方,用745克面粉配450克水。然而,当我把面粉倒进加好发酵粉的水中时,眼前的画面让我惊呆了 — 面粉竟然稀得像面糊一样!我怀疑自己看错了,又反复核对了一遍视频,没错,比例确实是这样。难道小高姐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?她可是厨神啊!但现实摆在眼前,这样的面糊根本无法揉面。
我左右为难 — 继续加面粉?还是重新开始?加面粉会不会影响发酵效果?重新开始又舍不得这大碗稠面糊。我赶紧给几个北方朋友打电话,但一个都联系不上。怎么搞的,需要救火的时候人全都不见了!也难怪,节假日大家都忙着庆祝去了。
无奈之下,我只能硬着头皮往面糊里加干面粉,直到感觉面团差不多能揉。我心里还是有些忐忑,但这时一个朋友终于回了电话。她告诉我:“发酵粉少点不碍事,只要给足时间,面团总能发起来。”这番话让我稍稍安心。
接下来的揉面环节是个体力活。加了面粉后,面团变得巨大,我不得不把它分成几份,准备各个击破。儿子正在看篮球比赛,我便动员他也帮忙揉一份,哄他说:“这就像玩橡皮泥,边玩边看吧!”
时间已到中午,显然包子是吃不上了。我索性让老公负责午饭,自己专心对付这批面团,心里想着反正有一下午时间,慢慢来吧。
感觉时间充裕,一下放松了许多,于是又打开视频来仔细琢磨。突然意识到什么,我把用量杯量的450克水放到弹簧秤上一称,居然有近800克!原来问题出在这里。这时方意识到:量杯上的重量刻度不是针对水而设的。
继续揉面。揉面所需的气力和时间,我还是心里有数的。如同网上说的,不揉到生无可恋,也要揉到怀疑人生。看在客人等着吃包子的份上,我耐着性子熬过了这一艰难的过程。接下来,把揉好的面团盖上保鲜膜静置发酵。此时,成败已交给时间,而我趁机准备肉馅。
调馅的过程相对容易。调好后我取一小搓放到微波炉里弄熟试其味道,不错,一次成功!
等肉馅弄好后,我发现面团已经明显变大,心里涌起了希望。随着面团越变越大,我的信心也越来越足:看样子成功还是有可能的。当然,下面还是要严格按工序进行。
下一步是排气环节。网上说发酵好的面团有很多气孔,需要再次揉面把气排出去,否则蒸出来的包子会塌陷。我边擀包子皮边听着嘎吱嘎吱的排气声,觉得十分神奇。为了保证质量,每一张皮我都认真对待,毫不马虎。
包包子的过程中,不出所料,我遇到了前面所说的第三大难关 — 给包子收口。我明明按照网上说的办法做了,最后那个口就是合不好。后来发现如果少放一点肉馅,效果会好一些。不过少放肉馅这件事对我来说好像并不那么容易做到。
按照教程,包好后要静置一小时,让包子二次发酵。但一看时间已经到了晚上6点,我只能让一部分包子缩短发酵时间直接上锅蒸了。
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15分钟,再静置5分钟。我屏住呼吸揭开蒸笼,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— 蒸笼里的包子,一个个白白胖胖,圆润饱满,看着就松软可口!只是有几个因为面团分得过大,变成了巨无霸!
包子上桌后,得到了大家用实际行动表达的肯定 — 每个人都吃了两到三个。当儿子们的姑姑表示要吃第四个时,我忍不住哈哈大笑。这一刻,我感觉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。
不过,唯一的遗憾是,我忘了拍照。
Discover more from iwant2write
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.